8月21日,2023年凉山州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西昌举行,期间,州水利局相关负责同志答记者问,介绍了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管等方面的工作。
据了解,2017年以来,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,凉山州聚焦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管问题整改,不断探索完善监管机制,逐渐形成了“党委政府牵头抓总+行政部门齐抓共管+水文部门技术支持+电站业主主动履责”的联防联控体系。截至目前,全州需下泄生态流量的632座水电站均通过采取在线、拷贝等方式得到有效监管。
党委政府牵头抓总,强力推动问题整改。州委、州政府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文明理念,始终坚持“生态优先”,全力履行生态环境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,出台了《凉山州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》《凉山州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在线监测建设实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,明确了“一站一策”编制和“五个到位”监管措施。
行政部门齐抓共管,全面拉紧监管红线。一是水利、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出台了《凉山州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发现处理工作机制》等文件;各县(市)结合各自实际出台了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管办法等系列文件。通过建章立制,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整改主体责任、相关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和电站业主的实施主体责任,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问题发现、预警、反馈、处理机制。二是不断优化州、县监控平台功能,实现蓝、橙、红三级预警,专人进行日常抽查巡查,回放历史数据,定期通报监控情况。同时,采取明查暗访方式,对执行情况开展不定期现场检查,对发现问题采取通报、提示、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。三是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执行不到位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,通过主要媒体通报典型案例,达到了“查处一批、震慑一片”的效果。
水文部门技术支持,开展流量达标认定。将四川省凉山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进行现场暗访实测,实测认定结果作为对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整改、处罚的重要依据。
电站业主主动履责,自觉落实生态流量。通过培训会、座谈会和监督检查等契机广泛宣讲相关政策、典型案例教育学习,引导电站业主自觉履行落实下泄生态流量的主体责任。通过近年的大力整治,电站业主均深刻认识到了“生态流量必须要达标下泄”的重要意义,将下泄生态流量纳入电站日常管护和调度工作中,在枯期来水不足时主动申请停产,来水全部下泄。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,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到报率、达标率、满足率均达95%以上,全州河湖水环境、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。
记者:阿比伊木 邢洪涛 张锐